科技引领东亚种业 诚信同享富友生活
粮安天下,种铸基石。种业是国家战略性、基础性核心产业,是农业现代化的芯片,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。党中央、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种子工作和种业发展,作为“三农”工作的一项重点来抓,多次进行部署安排。东亚种业在发展历程中,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。公司持续加大投入,至今累计研发投入约4.5亿元。
作为全国同行业中的老牌明星企业,东亚种业在历届种业五十强和骨干企业排名中,连续十六年位列前十。早在1993年公司成立之初就设立了东亚种子研发中心,下设13个育种所,涵盖玉米、水稻、高粱、大豆、向日葵、蔬菜、马铃薯、林果等,试验站和测试中心遍布全国,多年来与德国科沃斯、德国拜耳、瑞士先正达、美国杜邦等广泛合作交流。近年来公司开始打造以基础研究、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的科研体系,引入分子育种技术和工厂化育种理念,将传统的“作坊式”育种模式转变为流水线式,投资两亿元建成东亚现代种业研发中心。
截至2018年6月,全国共有173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在8个行业领域。农业领域共有16个国家实验室分别依托于青岛啤酒、光明乳业、东亚种业、华大基因等。其中,东亚现代种业研发中心被科技部评为“玉米生物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”。
东亚现代种业研发中心建有1.2万平方米的综合研发楼和1000平方米的人工气候室,配置仪器设备400台(套),投入研发经费近2亿元,拥有DNA提取平台、遗传转化平台、SNP芯片检测平台、高通量转基因检测平台、Douglas平台、高效育种与DH系生产六大功能平台,不但可以提供植物基因组服务,在人类及动物基因组方面,可提供肉类和血液的高通量DNA提取、SSR/KASP检测、芯片检测和精准医疗服务,是目前中国农业领域最先进的实验室之一,被农业部评为“东北主要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”。
东亚种业还承担了国家农业部、科技部、发改委和省市各级政府部门的系列科研任务,包括多个转基因重大专项和技术攻关。
东亚种业研发团队现拥有科技骨干约60人,包括众多业界知名博士和科学家,全职科研人员中有60%以上拥有中级以上职称,有20%以上拥有高级农艺师等高级职称,部分人员享有国家专家特殊津贴。东亚种业还践行科企合作模式,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信息研究中心和玉米研究中心、沈阳农业大学、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强强合作,取得多项重要成果。
据测算,东亚种业成立以来,自育玉米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已达32000多万亩,累计增产粮食96亿公斤,获得社会经济效益90亿元以上;水稻、高粱、大豆、蔬菜等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。95%以上的品种为自主研发,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;每年都有约10项技术成果、20个新品种推广应用;拥有的玉米稀植型品种数量中国第一;近五年审定的的玉米新品种数量中国第一。通过国审玉米品种数量30个,省级审定及备案品种数量349个;通过省级审定水稻品种数量28个;通过国审大豆品种数量2个,省级审定品种数量17个;通过省级审定高粱品种数量2个;非主要农作物(马铃薯、向日葵、花生、谷子、糜子、芝麻、黑豆、红豆、绿豆、豇豆、茄子等)备案数量27个;获得品种权数量29个。
种业进入新时代,挑战与机遇并存。一是领导重视。近年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,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,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。今年4月,总书记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(海南)基地考察时又指出:种业是一个很伟大的事业,要继续抓好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。二是投入加大。即将实施的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和继续加大力度实施的种业提升工程,都将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创新。三是改革深化。近年来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文件,核心就是激发创新活力,促进创新资源和人才的流动。四是体系加强。新一轮政府部门机构改革中,农业农村部重新组建设种业管理司,各省级农业主管部门也将参照落实,种业管理职能将进一步强化;同时,将实施基层农业综合执法,执法队伍和力量将得到加强。五是种业格局将进一步优化。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,种业优胜劣汰的速度也将加快,靠盲目扩张规模、套牌侵权、低价竞争抢占市场的局面将全面得到根本的转变,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,由具有育种实力的大企业引领创新的新时代即将到来。应该说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种业由传统迈向现代种业的十年,未来十年将是中国种业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十年,今后十年中国种业的黄金期。
在新的形势下,东亚种业必将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,紧跟时代步伐,抓住机遇,迎接挑战,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”的指示要求,打造民族种业品牌,为中国农民服务,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,助力实现种业强国。